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地纵览

Index017
Index006
大兴安岭打造驿路文化品牌
时间 : 2020-05-15      来源 : 东北网

黑龙江日报10月31日讯 “深入挖掘驿路文化内涵,促进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倾力打造驿路文化品牌,为文化旅游产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驿路文化走出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是日前在大兴安岭召开的清代黑龙江驿路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的主题。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中国军事科学院及国内部分高校、部分省市的专家学者齐聚大兴安岭,重点围绕清代黑龙江驿路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学术交流,实地踏查了从十八站到三十二站的清代驿站遗迹。

据了解,清代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自嫩江上游左岸的墨尔根城(嫩江县)北上,再翻越大兴安岭北坡,直达现中国最北的黑龙江源头漠河洛古河,全长1000多公里,沿途设驿站33处,是清代开辟七条线路中唯一幸存的历史文化遗存。驿道线路对研究地方历史、乡土认同、社会发展、现实生活和国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今这条线路已成为新兴的线型文化遗产,2013年被确定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刘文鹏提出,接力式驿站体系是传统王朝国家解决远距离信息、资源输送最主要的途径,清朝在这一方面的贡献非常值得反思;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法治研究院军事百科研究室副主任郜耿豪以“清代东北驿路发展述略”为题,对清代东北地区盛京—吉林—黑龙江、墨尔根—雅克萨、吉林—宁古塔、齐齐哈尔—呼伦贝尔等几条驿路干线的建立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概略梳理,重温清代驿路盛况,为东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东北及北部边疆研究室主任阿拉腾奥其尔以“从俄语‘马车夫’一词说起——兼论图理琛使团出使俄国路线考”分析了古驿站驿路的发展及其重要作用;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朱桂凤以“大兴安岭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调研报告”为题,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针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更好利用和开发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和建议……专家学者们分别从历史、考古、民族、文学、旅游、博物馆等不同学科的角度、维度和方法,为黑龙江、为大兴安岭驿路文化保护和促进旅游发展建言献策、指出路径。

“黑龙江省正在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建设旅游强省。长期以来,驿路文化整体性开发保护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持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探讨,倾注了各级党委政府、各界专家学者的心血,通过不断深化和完善‘文化之路’‘文明之路’‘生态之路’的品牌打造,逐步形成了具有龙江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载体。这些遗址、遗迹承载古驿路历史文明,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不仅是黑龙江的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战继发说。

战继发说,这次会议最成功之处是做到了“三个结合”:第一,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专家学者们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真知灼见、可行性和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有效促进了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在共同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前提下实现有机统一;第二,高层史学专家与基层史学工作者紧密结合。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既有奥其尔、刘文鹏、况腊生、郜耿豪、刘向东等著名专家,也有不少在基层从事多年史学工作的普通学者。知名专家高屋建瓴,将黑龙江驿路文化研究和开发利用放在全国的大环境下进行综合考量,站位高、思路宽、思考深,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避免盲目摸索,更好地把握和找准科学研究与开发利用的路径选择;第三,推动史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紧密结合。未来的学科发展也必定是多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与创新,本次会议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技术支持 :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