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资讯
    INFORMATION
    文旅业的上半年:复苏是起点 高质量发展是方向
    Hlj culture list clock
    2020-07-27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

    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强调旅游的作用。从春寒料峭时的清冷,到万象复苏时的回暖,再到云展览”“云演出”“云游园等新业态新模式的盛行……文化和旅游行业虽受疫情影响,但始终走在恢复发展的路上。暑假已至,随着国家及各地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我国文旅业恢复态势如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新趋势,怎样抓住新机、开启新局,给人们更好的文化旅游体验?智库版特刊发研究报告,为您梳理解析。


    七月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和大专院校相继进入暑期,以“80”“90家庭为消费主力军的暑期经济大幕徐徐拉开。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对于开放跨省游活动,消费市场热情高涨。据携程平台数据显示,714日宣布开放跨省游的消息后,平台即时搜索量上涨500%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对我国2020年上半年文化和旅游市场复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数据显示:随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文化和旅游业消费者信心正稳步恢复,产业发展新动能加速积聚,供需共振之下,对扩大内需、提振居民消费释放出积极信号。


    回暖:供需共振,重构文旅繁荣新起点


    文旅市场活力显现。以部分省市2019年、2020五一及端午假期接待游客总数及旅游总收入计算恢复率可知,我国文化和旅游市场逐步复苏,2020五一假期全国接待游客总数恢复率为58.97%,全国旅游总收入恢复率为40.42%。端午假期与五一假期相比恢复进度稍有回落,但与清明假期相比有所提升,且旅游收入恢复率提升较为明显。


    总体而言,旅游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趋势。其中云南、湖南、江西旅游市场五一期间率先复苏,恢复率逾70%。恢复率排名显示,以山川、生态度假等为主要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恢复较快。


    文旅消费心理稳步恢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居民的文旅消费心理正稳步恢复。受访的旅游预订平台负责人表示,五一假期周边游需求集中爆发,五一当周销售数据环比上涨120%,近六成游客选择在本市进行消费,本地游和周边游率先复苏、中远程市场回温态势明显。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我国铁路运输及国内航线旅客运输量在20202月经历断崖式下降后稳步回升,与2019年相比差距逐渐缩小。中远程交通客运平稳恢复,跨省中远途旅游市场复苏的信号开始显现。端午假期,游客平均出游半径111.5公里,目的地游憩平均半径13.5公里,较清明假期有较大扩展,但因端午假期较短,加之暑期临近、多地暴雨等客观因素,较五一假期略有收缩。相关数据明确反映出:国内消费者旅游消费心理一方面积极回升,一方面更趋于理性。


    文旅消费需求品质化发展。受疫情影响,高品质、低密度、深体验的旅游市场率先恢复。据主流在线旅游(OTA)数据分析显示,五一期间省域内自由行人气持续复苏,高端产品占订单总量70%以上;自然环境优美、相对独立的度假型酒店产品搜索量增长200%以上,五星级酒店的间夜占比(即酒店订出房间数除以酒店可出售房间数)达50%;高端酒店(不含民宿)日均订单量恢复率达89.0%安心游等产品是五一假期出游的热门选择,70%的旅客选择了带安心游标签的产品。


    调研发现,精品化旅游产品受到消费者高度青睐。2020五一假期前三天各类精品民宿平均入住率均在95%以上,部分民宿入住率甚至高于去年同期;平均房价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高于去年。受访民宿负责人表示,五一期间当地民宿供不应求,订房热一直延续到假期后的周末,51日至5日民宿入住率达92.12%,比去年同期增长39.45%,平均房价增长26.03%


    趋势:青年群体崛起,释放消费新潜力


    青年渐成消费新主力。今年上半年,文旅消费群体结构调整特征突出,其中“90”“00作为疫后消费先锋的角色尤为鲜明。OTA数据分析显示,以今年五一假期为例,“90”“00成为主力出游人群,占比超过50%。徒步登山、户外、房车等体验度深、自主性强的探索型旅游产品备受关注。一些自驾营地、房车营地因此迎来了疫情期间的首个接待旺季。随着暑期到来,上半年积压的旅游需求将陆续释放。其中,学生群体成为避暑旅游的消费主力,据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机票预订中,30岁以下占比近五成,成为占比最高的年龄群体。


    微度假开启消费新方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消费量入为出的特点更加凸显,消费者逐渐倾向于追求小而精”“小而美的旅游消费。在出游方式上,暑期旅游市场更多选择以家庭为单位,近车程、短距离、高频次的微度假成为众多游客首选。此外,灵活可变的城市周边精品化旅游产品持续受到追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力提升,农村居民文旅消费对于扩大内需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城乡游客的流动将加快城乡融合消费网络的形成,文旅消费从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互动,进一步催生城市内部的文创游、体育游等高品质旅游产品。


    深体验创造消费新价值。伴随消费观念转变,传统的圈山圈水收门票模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传统买买买”+“拍照打卡的消费方式正在改变。越来越多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旅游体验,研学游、文化游、乡村体验游、乐园游等主题旅游受到市场青睐。同时,游客的脚步越来越多地从购物场所走向文博场馆,日益追求文化和旅游消费的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交互式、沉浸式的旅游产品因为能够创造独特体验而受到热捧。尤其是越来越多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推出夜间旅游、文创活动等时尚化、亲民化文旅方式,也将开拓出更大的高品质消费空间。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下,观光度假、文化体验等相结合的旅游产品迅速增多并成为重要趋势。


    云旅游打造消费新空间。借助科技手段,云旅游让远在天边、藏于幽深的美景、文物等为更多人共享。例如,马蜂窝旅游网在全球100个城市展开100场直播,使用户在线跟纳西族同胞学写东巴文、在江布拉克草原上放风筝;各地党政及文旅干部化身网络直播主播,借助抖音、快手、淘宝等互联网平台,把当地特色旅游产品送入百姓家中……暑期,青少年群体对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喜爱有望加快云旅游发展,并催生旅游+土特产”“目的地特产+目的地文化等消费市场。


    展望:文旅质量提升,增加美好生活新体验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消费的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和旅游业在经历五一假期的短暂繁荣、端午假期的理性调整后,将进入打磨产品、积累优质内容的重要窗口期,应抓住契机、创新求变,以高质量的文旅供给激发更强烈、更可持续的消费需求。


    确保充足、优质的文旅供给。一是提供精细化的产品供给。针对性开发一对一、三人团等定制化、精细化旅游产品,更好适应出游结构变化。二是提升融合化的产品供给。通过旅游+”,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结构,促进生态、研学、康养等新兴旅游产品开发,以满足消费群体广泛化、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市场特点。三是加大创新性的产品供给。应用多种科技推动科学技术与文化旅游融合,如声光电技术助力体验式文化演艺、数字化建模技术助力沉浸式互动体验等,为游客提供更为新颖、独特、优质的旅游体验。


    塑造共享、智慧的旅游场景。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传统景区的边界趋于模糊,无边界旅游成为趋势。一是打造主客共享的旅游生活场景。构建城市公园体系绿色空间,休闲街区游憩空间以及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三馆一站文化空间,通过公共服务与文化旅游功能的叠加实现价值裂变。二是加快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建设,让旅游公路本身成为旅游目的地,实现来而能游、游而能乐、乐而能返。三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技术等,构建旅游智慧应急信息共享体系,实现旅游安全管理防范前置;推动景区智能化建设,实现闪入园”“云排队,为无接触式旅游提供可能。


    倡导文明、和谐的旅游方式。一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资源特色,为其他旅游参与者营造特色、绿色、共生的旅游环境;二是完善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保障、检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统筹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强化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训,出台有关自然保护区设施设备、环境评价、容量控制等相关规定;三是推广绿色旅游消费,倡导游客通过旅游亲近自然、学习自然、保护自然,在美好山水间留下文明友善的身影。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    技术支持 :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邮编 : 150000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
    Hlj culture ew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