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资讯
    INFORMATION
    哈尔滨,隐于夜的艺术家
    Hlj culture list clock
    2022-08-03
    |
    来源:黑龙江网
    |
    作者:

        夏日晚风,日不落,小提琴......

      熙攘的人群中,有人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个浪漫惬意的时刻,视频在抖音里猝不及防地火了,截至7月26日,点赞量达124.1万,评论8.6万,数据还在持续上涨。另一个同在中央大街的阳台音乐演奏视频获得点赞210万,评论11.1万。

    抖音截图

      网友们留言“夜幕下的哈尔滨绝了”、“浪漫至死不渝”、“想来哈尔滨旅行”,有人笑称看到视频的这一刻,自己默默穿上了尘封已久的燕尾服。更有网友惊讶于哈尔滨是亚洲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称号的城市。

      音乐、冰雪、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这些人们对哈尔滨独有的印象化碎片,组成了众多文化符号,让这座城市的夜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魅人霓虹、市井烟火。入夜,它脱去繁重的外衣,暂停奔波的脚步,重拾“艺术家身份”,用建筑、街道、美食、音乐勾勒生命的轮廓,创作一个又一个神秘、浪漫的故事,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倾慕者纷沓而至。

    哈尔滨 图片来源:哈尔滨文旅微信公众号

      经历过时代浪潮冲刷、重工业兴衰洗礼的哈尔滨,如今凭借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蕴逐渐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成为四季旅游胜地,更是通过特色文化赋能,成为夜经济“大军”中独树一帜的前行者。充满希望的沃土,此刻正热烈地回应着每一位坚守家乡或飘萍羁旅的龙江儿女深切期盼。

      夜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消费的新引擎。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2020年,《哈尔滨市繁荣夜间经济实施方案(2020—2022年)》出台,明确提出打造“一带、双核、十片区”夜经济集聚区空间布局,培育5大消费场景、推出5大主题活动,实施“十百千”工程等,在时间和场景上持续延伸夜间消费链条。

      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老夜文化的融合碰撞催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点燃了夜经济的火种。

    “迷人的哈尔滨之夏”2022年市民音乐嘉年华系列文化活动 图片来源:哈尔滨市道里区委宣传部

      哈尔滨的夜是在音乐声中苏醒的。

      晚上6点半,她带着大提琴,再次站在这里——中央大街弦乐音乐会现场。倒数五秒钟,内心期待已久的演出即将开始。不同于平日在音乐厅和文化馆的专业舞台上演奏歌曲,这里更能使任振华尽情释放自我,无拘无束地用音乐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市民和游客很热情,表演场地里三圈外三圈围满了人,大家驻足许久都不舍得离开。”高温露天,没有凳子,一只手用纸巾反复擦去面颊留下的汗水,咕咚咕咚,几口冰汽水下肚,仅有的瞬间丝丝清凉向炎热宣告着“我还要再听一会。”观众内心充盈着对音乐最纯粹质朴的爱,这一点深深打动了任振华。

    中央大街弦乐音乐会 图片来源:哈尔滨市道里区委宣传部

      中央大街弦乐音乐会2016年开始举办,已经成为每年“迷人的哈尔滨之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从7月19日开始,连续40天,在中央大街和红星街交口处,每晚都可以看到来自哈尔滨市各专业院团的演奏家们奉上的精彩演出。

      美妙的音乐流淌在城市纹理间,从古巴歌手街头弹唱到音乐嘉年华,从阳台小提琴演奏到草莓音乐节,总有络绎不绝的人们被哈尔滨音乐文化吸引,因而愿意为这座城市买单。哈尔滨厚重的音乐文化积淀从何而来?

    马迭尔阳台音乐 图片来源:哈尔滨市道里区委宣传部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兴建,40余个国家的20万侨民先后来到这片土地,并带来了丰富的音乐形式,歌剧、芭蕾剧、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与本地文化交融,哈尔滨成为中国现代音乐发源地之一,诞生出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第一批音乐学校等多项与音乐相关的“第一”。也因其深厚的音乐文化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的音乐文化事业迅速发展。1961年,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万众期待下拉开帷幕,此后,成为中国举办时间最长、届次最多的国家级音乐节。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称号。

      音乐为哈尔滨打开了通往世界之门,也孕育出无数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市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童,人们用音乐作纽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哈尔滨音乐厅 图片来源:哈尔滨文旅微信公众号

      年代久远的歌剧磁带、珍藏版的黑胶唱片被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柜。这些都是王铁男在过往岁月中留下的宝贝,见证了一个普通人对音乐的深情。60岁的王铁男对音乐的执着源于初中时自家附近工人文化宫的音乐演出。“那个年代一场音乐会两三块钱,我还在上学,没有钱看。就在演出中场休息时,变着法儿地偷溜进音乐厅,听上一下午别提多满足。”音乐让他平凡的少年时代熠熠闪光。工作以后王铁男时常有出差的机会,“为了省些钱买CD,我不买卧铺直接睡硬板,在北京下了火车第一目标就是王府井大街的外文书店和几个音乐书店。”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王铁男经常下班后和爱好音乐的老友一起去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大剧院欣赏来自世界各地音乐家的精彩演出。“在近期晚上,哈尔滨音乐厅将有两场深圳交响乐团的演出,非常期待听到马勒第五交响曲。”马上要退休的他还为自己列了长长的必听音乐演奏清单。

    哈尔滨大剧院 图片来源:哈尔滨市道里区委宣传部

      音乐会、歌剧、文艺演出为市民和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哈尔滨音乐厅工作人员介绍,“音乐厅的晚间演出很受欢迎,上座率较高,未来我们将推出更多形式丰富的舞台艺术精品,为市民、游客献上视听盛宴,助力哈尔滨夜经济发展。”

      胡适先生曾说,这里是“中西文化交界点”。

      2021年,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公布,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区榜上有名。始建于1898年的中央大街被誉为“亚洲第一街”、建筑艺术博物馆,它见证了哈尔滨的前世今生。

    万国洋行旧址 图片来源:哈尔滨市道里区委宣传部

      哈尔滨自开埠之初就形成了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等多种风格的建筑在中央大街的臂弯里静静凝坐百年不朽,攀附在老旧露台上的藤蔓盛开着粉色的杜鹃花,脚下的每一块面包砖在当年“价值连城”。目光所及的欧陆风情皆因历史文化沉淀而形成,没有矫揉造作,没有人工雕琢,穿越时光,百年历史画卷铺展开来,略去浮华,低吟诉说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故事,身在其中不禁感叹这极致的浪漫。

    图片来源:哈尔滨市道里区委宣传部

      入夜,浪漫持续升温,精彩的花车巡游来了,游客们欢呼雀跃,俄罗斯女郎身着异域服装微笑挥手,小伙子吹着萨克斯,一时间忘却身在何时何地。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观看花车巡游的人们像约好了似的人手一根冰棍儿,这就是雪糕界的“顶流”马迭尔冰棍儿。

      “我们的生意一直不错,排队的人很多,这么一大箱冰棍一会就卖完了,需要马上补上新的,一天下来能卖上万根。”马迭尔冰棍工作人员习惯了每天从早忙到晚,为游客送去清凉。

    马迭尔冷饮

      中央大街已成为哈尔滨最火的商圈之一,是外地游客的必到打卡地。秋林里道斯、中俄商品城等特色商铺和百年塔道斯、华梅等历史悠久、家喻户晓的俄式西餐厅都坐落于此,人们还可以到新地标“哈工大中心”感受国之重器、点燃航天梦。目前,中央大街日平均客流量达30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达到60至70万人次,年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

    塔道斯西餐厅

      紧邻中央大街的端街,正在举办哈尔滨首创的老皮箱集市预演,一些承载哈尔滨记忆的老文具、古书籍、旧物件重见天日。端街,形成于1902年,全长240米,宽21米,因街道很短,最初叫“短街”,是哈尔滨历史上最短的街道之一,1927年由短街的谐音改为端街。捷利洋行、道里药房、藤吉牛奶咖啡店等中外商号先后在端街开办。 如今,哈尔滨城史文物收藏家宋兴文将端街4号打造为老俄侨文化复合体,进行老建筑“活化”,这里既是端街博物馆又是哈尔滨第一家老俄侨私房菜馆、老俄侨家庭咖啡馆、哈尔滨最小的古旧书屋。

    哈尔滨端街博物馆

    哈尔滨端街博物馆一角

      从一楼步入后院,老俄侨文化不再是停留在脑海中的想象,它立体的跃然于眼前,露天开放式的端街博物馆中有哈尔滨第一条石头马路上的面包石、珍贵的端街房屋建筑图纸与不同时期的原版老照片等等,这些“老友”热情地“招呼”着你去听听它年轻时的故事和端街的百年历史、红色历史。

      行至二楼,更是一场穿越之旅,油漆厚重的宽大地板、盖在茶几案台上的钩织台布、年代久远的俄罗斯油画、痕迹斑驳的俄式家居摆件,每一处细节都展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俄侨家庭文化。

    老俄侨家庭咖啡馆

      “我在一次活动中知道了这个地方,一直想来体验,品尝正宗的俄侨风味,就赶在周末和家人一起过来了。”餐厅中,马女士和家人正在等待娜塔莎阿姨制作的油炸包、百年焖烤大鹅和焖菜卷等美味。

      随着当年中东铁路的修建与运营,先后有大量各国侨民涌入哈尔滨,在此度过了漫长时光,娜塔莎阿姨的姥姥鲁克维诺娃就是其中之一。生于1951年的娜塔莎阿姨继承了姥姥和母亲的厨艺。“随着一代代俄侨的离去,现在很少有人会这些菜了,我想把这份手艺传下去,传给更多的年轻厨师,延续这份美味和记忆。”在娜塔莎阿姨看来,这些即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美食承载着一百年来三代人的生活印记和每一次家宴的快乐时光。

    中华巴洛克“时空密码”光影嘉年华 图片来源:道外区委宣传部

      同样因欧陆风情、建筑而闻名的道外中华巴洛克此刻也正在夜幕中焕发光彩。每晚7点半,巴洛克“时空密码”光影嘉年华准时开启。光影交织中,复古的小火车、浪漫的南瓜马车在钢琴音乐声中穿梭而来。民谣歌手捧起心爱的吉他,吟唱爱情与理想,巴洛克画廊咖啡馆里经典俄式咖啡散发着苦涩芳香,在这里可以静静消磨时光到星光满天。

    中华巴洛克“时空密码”光影嘉年华  图片来源:道外区委宣传部

      一座城市独有的味道,是乡愁的归宿、食客的白月光。

      道外中华巴洛克见证了这座城市百年沧桑变迁,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被誉为哈尔滨开埠“活化石”、地方民俗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活态”博物馆。这里既有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风格建筑群、历史悠久的胡同、大院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浓郁传统气息的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和餐饮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百年美食街”——中华巴洛克二道街上,十余家百年老字号和老道外特色餐饮名店门前坐满了等位的食客,夜间生意十分红火。

    道外中华巴洛克  图片来源:道外区委宣传部

      张包铺、老仁义、范记永......这些名字对从小在道外长大的陈先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老道外美食是每一位漂泊在外的老哈人难以割舍的牵挂。人在他乡,胃在故乡。“我在杭州生活了二十年,每次回来第一时间就是来道外解馋,尝尝记忆中的老味道,离开哈尔滨时再带些哈尔滨红肠回去,分享给朋友同事。”

      2021年,为了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道外区多了一位新晋“网红”——“民强夜肆”灯光夜市。霓虹闪烁,烟火味从“巴洛克”上空蔓延至这里,人们卸下一天的疲惫,用美食治愈心灵。

    张包铺 图片来源:道外区委宣传部

      哈尔滨的众多夜市中,师大夜市当属“扛把子”。晚上9点,位于南岗区的师大夜市依然人声鼎沸,每个摊位前都排着长队。

      “烤冷面6块!6块!”“老北京水爆肚,小的15,大的20。”

      听着老板的吆喝声,来自广州的95后小张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收拾行李、订机票......跨越3300多公里探寻美食的小张去过很多夜市。“我喜欢旅行,已经去过十几个城市,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去当地的夜市走走,争取30岁时可以集满30个城市的夜市影像。”

    哈尔滨师大夜市

      哈尔滨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师大夜市、司徒街夜市、学府路夜市等已进一步提档升级,在市场摊区内积极引入文化艺术和流行元素,将各种娱乐、“网红”形式注入夜市。

    师大夜市美食

      在夜市和大排档中,经常能看到的各式啤酒也是哈尔滨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00年,中国第一桶啤酒诞生于此。百余年间,啤酒文化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啤酒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信息沟通、商品流通的文化纽带。每年哈尔滨会举办一系列啤酒节活动,7月,2022哈经开区、平房区啤酒嘉年华活动如约而至,8月,2022哈尔滨世界欢乐城国际啤酒节即将启幕。三五好友吹着晚风,在大排档畅饮撸串,对酒当歌,乐得微醺!

    2022哈经开区、平房区啤酒嘉年华

      冰雪在冬季消融,在哈尔滨的盛夏“重生”。

      仲夏之夜的哈尔滨不仅有“人生百味”,还能体验独特的冰雪文化。

      1949年,国家把具有冰雪资源优势的哈尔滨市作为国家冰雪运动发展基地,从而推动了哈尔滨冰雪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对冰雪资源的开发,为冰雪文化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1985年,创立了以冰雪资源全面综合开发和地域冰雪文化建设为标志的“冰雪节 ”。1989年,第一届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举办,将龙江雪韵文化推向世界。1999年,为迎接千禧年的到来,依托独特的冰雪资源,诞生了闻名中外的冰雪大世界。

      重工业文化锻造龙江人坚毅顽强的精神,冰天雪地孕育龙江人豪迈豁达的品格,经过一代又一代地不懈奋斗,哈尔滨诞生了多个冬奥会冠军,是我国冰雪运动的摇篮。2022年北京冬奥运点燃了全国“冰雪热”,也让人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新的认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不再只属于冬日,冰雪游从一季走向四季。

    哈尔滨融创雪世界

      单板、滑雪服、手套、滑雪镜,站在初级道上的晨晨整装待发,准备开启夏日第一滑。“我是因为看了北京冬奥会,迷上了单板滑雪,希望在这个夏天能尽快学会滑雪。”

      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为了丰富市民、游客夜间休闲活动,让更多人体验冰雪文化,室内滑雪场馆开通了晚间场,从上午10点到晚上9点,随时可以预约。

      哈尔滨还加大对冰雪体育场馆的投入力度,倡导相关俱乐部在夜晚黄金时间组织青少年进行冰上训练,这不仅激发了体育市场活力,还通过体育健身项目带动周边商场、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消费,促进了夜经济发展。

    哈尔滨融创乐园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最具吸引力的夜间文化活动/场景前三位是演出、文化场馆和文化集市。

      未来,哈尔滨将打造冰城大剧院演展娱文旅综合体,将围绕“忆·哈尔滨、剧里·剧外、冰秀·芭蕾、享·夜经济”等项目,情境式展现哈尔滨百年风情。通过《岁月底片》《浪漫邂逅》《遇见之旅》《爱情交响》《挚爱永恒》五个篇章,呈现龙江冰雪文化旅游驻场演出——冰秀芭蕾情境剧《遇见·哈尔滨》,展现龙江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满足中外游客对冰雪文化演艺的需求。

    冰秀芭蕾情境剧《遇见·哈尔滨》

      精神栖息地,24小时不打烊。

      松北“野”市的情侣们伴着星光欣赏露天电影,西城红场后备箱集市里的年轻人用行动诠释对生活的态度,百年老街尽头的文艺长廊,想要一幅肖像画的游人静静坐着等待画师的成果......哈尔滨的夜,是文艺与烟火的碰撞,值得细细品味。

    松北“野”市3.0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当一切喧嚣归于平静,书店稀释孤独。

      “雪山书集”只听名字就感到凉爽惬意。推开店门,3米多高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没有中规中矩的分类、贴标签,如果足够幸运,在一本畅销书的后面就能淘到绝版书籍。

    画师正在画肖像图

      书店老板刘畅是哈尔滨土著,和城市一起成长了近三十年,“在我的学生时代,哈尔滨的出版业格外发达,黑龙江本土的《格言》《男生女生》等杂志在全国都很有名,开一家书店,是从小的梦想。”

      很多学生、痴迷书籍的读者、备考人士都会一直在书店待到11点多,小卡就是其中之一,他因为喜欢书籍和这里的氛围,从读者变为书店的工作人员。

    “雪山书集”独立书店

      每一本书籍的挑选,刘畅都花了大量的心思,她希望通过独特视角将更多好的文学作品呈现给读者,通过独立精神鼓舞每一位到访者,为深夜寻找精神食粮的人们,建造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雪山书集”独立书店

      哈尔滨另一处“深夜精神食堂”是位于道里区的24小时城市自助书房。读者可用身份证刷卡进入,自助办证、借阅、续借、还书。没有工作人员,没有咖啡,原始而纯粹。即使“社恐”也能在这里悠闲自得,享受午夜读书时光。

      哈尔滨的夜,雅俗共赏,生动鲜活。随着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哈尔滨夜经济呈现出更加多元、立体的格局,独特的文化“气质”赋予夜经济发展更多可能性。

    24小时城市书房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黑龙江振兴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孙浩进认为,文化和夜经济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融合过程中通过功能重组和价值创新,产生“1+1>2”的叠加效应,哈尔滨要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广夜文化场景应用范围,制定相关专项规划,建设更加成熟的夜经济模式,打造文化IP,让特色文化留住人心,从而形成更多新的消费市场。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    技术支持 :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邮编 : 150000    网站备案 : 黑ICP 备15009298号-1
    Hlj culture ewm

    扫描二维码